太平福德祠的历史

组织特刊 Org. Magazines

用户评价: 5 / 5

加星加星加星加星加星
 

太平福德祠的历史

太平福建会馆辖下的福德祠是一座百年老庙,座落在新港(甘文丁,也叫新港门)的一座小山之山脚处。福德祠通祢大伯公廉、大伯公庙、大伯公岭或本头公岭。供奉着福德正神,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大伯公,福德正神是土地公,抵是地方及家宅保护神,除了掌管地方土地及农产、渔产事务外,也掌管钱财,故被民间视为 “财神”。配祀神明有虎爷(虎神),近年又加祀了很多神明。
每年二月初二及八月十五,乃大伯公的神诞,上香者络绎不绝,
香火鼎盛。正月十五则是槟城大伯公 “请火” 的日子,虽然太平福德祠没有请火,可是受到槟城影响,是日也被人们当作大伯公神诞而大事膜拜。

福德祠的成立年份难于考究。最早的文物是《重修福德祠碑记》,那是光绪廿五年的文物,即1899年。当年重修时,此碑记以及其他散缘等总共筹获一千一百九十四元,建筑了目前的这座祠庙,建筑采闽南式的单殿加拜亭风格,右边加筑厢房供庙祝居住。碑记特别之处是它乃太平市唯一采用 “拨” 货币单位做记录的碑记,拨是泰国货币单位 BAHT 的译音,北马闽潮语的拨,相当于十仙,比如一毛钱,两毛钱,就叫做 “一拨”、“两拨”。碑记里另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生僻字 “井”,问了许多学者专家,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。相信与早期的一种行业有关。另有两块木匾,一为 “钟灵”,一是 “毓秀”,均是光緒壬寅年(1902年)之物。

碑记记载了许多捐缘者的名单,缘首是郑景责和柯祖仕,两人均捐献六十元。郑景责乃本市曱必丹兼首富,他是广东增城客家人兼海山党的党魁,历史上海山党与闽帮的关系非常好。柯祖仕则是本市闽帮首富。这块石碑原本是置在一个雕刻一头麒麟的基石上,数年前被某位庙祝拆下把它嵌在墙壁上,从此石碑与基石分离。嵌在墙上的石碑之一小部分文字,不小心被洋灰遮盖而看不到,这造成研究石碑文字者很大的困惑。虽然只是一小部分文字,可是却是非常重要的资料,对研究者来说,碑记文字一个都不能少。

霹雳政府在1910年10月14日发出宪报上注明,福德祠所在地段是给福建帮管理,信托人为王开邦、黄务美、连乾元、柯水成、杜启明。他们五位同时也是凤山寺、都拜福建公冢、甘文丁福建公冢等的信托人。1970年,福建会馆又委任吴祝三、王台永、黄永枝、黄炳裕、蔡尤安桓任信托人,同时,他们也是凤山寺及福建公冢等之信托人。如今的信托人则根据新章程规定,由当届的会长、总务及财政为当然之产业信托人。

福德祠屋顶上装饰有闽南的 “剪粘” 工艺,祠内有精美的木雕神龛及螭虎窗,拜亭的粱斗和托木等木雕,均显示出闽南的建筑风格,可惜屡次重修,修者又不懂得传统建筑的重要特色,都将这些传统建筑修坏了,不仅破坏了古迹,不正确的修复更显得不伦不类。五六十年代,本市艺术师徐金福在墙壁上绘画了廿四孝壁画,可惜2001年重修时全被毁掉了。1982年也有一次重修,并立碑记载了捐缘者的芳名。

历史上,槟城福建人的会党原是义兴党,后来从义兴分裂出来,另外成立 “建德堂”(大伯公会)。建德堂尊崇大伯公,所以槟城闽帮成立了数座福德祠。早期太平福建人的会党是什么呢? 个人推测也是建德堂,所以太平的闽帮也成立福德祠以供奉大伯公。大约在廿世纪初叶,建德堂又回归到义兴党。当然必须说清楚的,义兴并不是只属于福建人,任何籍贯都有参与。

本会拥有福德祠的管理权,历年来均公开投标庙取之职,庙祝按月交纳租金,职责是打理庙务及负责神诞庆典。历任庙祝如下:
第一任:郑惜,1917年农历七月初六身故庙内。
第二任:吴辅,林波助理。吴氏于1954年农历二月十二身故庙内。
第三任:林波,黄想助理。林氏于1957年农历八月初五身故庙内。
第四任:黄想,杨学初助理。黄氏于1958年农历十一月初八医院病故。
第五任:杨学初,1964年身故庙内。助理为周亚义(1961年身故在 庙,本会收埋)、张亚耍(在家过世,子孙收)、张仑(1962年逝世,子孙收)。
第六任:张敬材,1984年逝世。
第七任:张戒非,任期1985—1994年,投标不获。
第八任:李良兴,1995年1月标获庙祝,但本会与前庙祝打官司而拖延至1999年6月1日才正式上任。任期1999年6月一2002年5月。
第九任:王生福,任期2002年5月一2009年5月。
第十任:林亚进,2009年5月开始,目前犹是在其任期中。

 

 

S